在雷點重重、劇情平淡的抗戰(zhàn)神劇逐漸退出熒屏之后,各類天馬行空的神話劇、擁有文化底蘊做支撐的歷史古裝電視劇成為了屏幕上的“主角”,諸如“傳說戲”、“降魔戲”、“人仙戲”、“戰(zhàn)國戲”、“漢宮戲”、“唐朝戲”、“清宮戲”……無不以其獨特的魅力占據了廣大民眾的休息娛樂時間,改變著人們固有的思維方式、文化形態(tài)、生活習慣和審美情趣。細數近幾年的電視劇題材,歷史古裝劇異軍突起,創(chuàng)作數量不斷增加,種類不斷增多,表現手段不斷活躍,在反映不同時期歷史內容,給觀眾帶來審美愉悅的同時,也起到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傳播作用,提高了觀眾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的興趣,同時借助電視劇廣闊的表現空間,眾多歷史劇編劇劍走偏鋒,以諧代莊,故意采用夸張、諧謔、戲仿、反諷、插科打諢、虛實錯位等表現手法,借助一個場域,比如:官場、后宮、商業(yè)等,挪用真實歷史時空入戲,但抽空歷史事件的真實性,轉而從稗官野史、民間傳說、街談巷議等處巧取故事來刻畫人物性格,并“以古鑒今”,借古人之酒杯澆今人之塊壘,展現出了深刻的現實性,此為“戲說”之法。
翻閱了很多資料才知道,“戲說”一詞源于港臺,最初形成于娛樂界,后波及文學界,成為當今一股不可忽視的文化風潮。它顛覆了固有的模式、教條的看法,將經典的歷史形象從一種舊觀念的桎梏中解放出來,使之獲得闡釋空間和想象可能。《李衛(wèi)當官》便是“戲說”歷史劇的一個代表,它在大的歷史框架下,巧取“假扮欽差”、“修筑堤壩”、“智追鹽稅”三個故事講述了李衛(wèi)波折、兇險的仕途之路。另外,編劇將自己的思想賦予作品中,在“以古人之情”溝通“現代人之情”上下足了功夫,劇中折射出來的現實社會上的各種問題和官場的智慧與哲學,引起人們的共鳴。
《李衛(wèi)當官》全劇以利益紛爭、權力爭奪、爾虞我詐的清朝為背景,講述了李衛(wèi)從市井混混變身地方官吏,智斗強權霸權勢力的故事。市井出身的李衛(wèi)為救與災民一起哄搶糧食被抓后判謀反即將處決的母親,被逼無奈假扮欽差,偷走十三皇子胤祥尚方寶劍,成功劫法場。他的舉動被四皇子胤禛所欣賞,暗中默許他繼續(xù)假扮欽差。自此,李衛(wèi)便與“官”結下了不解之緣,而官場也因為李衛(wèi)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激起了層層水花,新鮮至極。李衛(wèi)天不怕地不怕,在出任蘇陽縣縣令時,不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高士奇之威和百官的欺耍哄騙、威逼利誘,在修筑堤壩上面,為民思、為民想,愣是將萬千好料全部用在了百姓身上,恨得百官牙癢癢,命令李衛(wèi)住在堤上,若洪水沖垮堤壩,李衛(wèi)就以身殉堤。正是這種市井混混才有的插科打諢沖擊著固步自封的官場規(guī)則,才使得該劇妙趣橫生,情節(jié)跌宕起伏,同時浮華、庸俗、惟上、貪逸的官場習慣也是被演繹得恰到好處。當然這不只是劇情發(fā)展的環(huán)境所需,而且也是劇作家為了打通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時空阻礙的一個契機,通過歷史的現實性和現實的歷史化演繹,反映出了現代社會官場上的種種面貌。
透過《李衛(wèi)當官》這部啼笑皆非的歷史輕喜劇,談談本人對官場文化的一點淺薄認識:
一、官場精髓之權謀運用
官場中有一個鮮為人見的“潛”在“場”,這個場中有規(guī)則,只要具備支配和形成潛規(guī)則形態(tài)的能力,任何人都可以實現愿望訴求和利益目的。而這,就需要權謀的運用,換句話說,權謀運用是官場潛規(guī)則踐行的一種方式。
自堯舜禹創(chuàng)建帝制以來,中國的歷史便是精英們的天下,他們?yōu)榱俗非罄硐?、謀求發(fā)展,都在充分地發(fā)揮聰明才智,運用謀略,壯大自己的力量,削弱對方勢力,努力追求利益最大化。因此,長期以來,中國人對權謀有著獨特的感情,尤其是古代帝王家,更是將其作為人生的題材,從童真年代開始便開始灌輸為王之道。
《李衛(wèi)當官》一劇的發(fā)展,也是基于宮廷內斗而延伸出的官場較量。該劇一開場便隱隱表現出冷酷的宮廷斗爭。受康熙旨意微服南下查案的胤禛和胤祥對偷寶劍、扮欽差、劫法場的李衛(wèi)不抓不關,事后默許其繼續(xù)假扮欽差,以轉移太子黨的注意。由此就可以看到為顯政績、求圣心、奪皇位,皇子之間的兄弟情義早已薄如蟬翼,一撕即破,剩下的只有表面文章,笑臉相迎,背后相誅,同室操戈一觸即發(fā)。為了最后一搏,他們廣納奇才良將,不斷充實自己的智囊寶庫;他們走親訪賢,不斷壯大自己的政治力量;他們運籌帷幄,不斷拔除異己,肅清障礙。于是,胤禛用了李衛(wèi)去攪渾官場這潭暗濤洶涌的池水,太子使用親信徐祖蔭和琦亮為己鏟除異黨,八皇子胤禩為扳倒太子和胤禛,左右開弓,全面夾擊,想要各個擊破……這中間驚濤駭浪、刀光劍影,只要有一小步的失誤,就會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好不兇險,權謀之術的運用可見一斑。如此機關算盡的事件在皇宮內院是數不勝數,真所謂“帝王之家本無情,手足相殘步步驚”。當然,這也可以理解成權謀之術是成為曠世
二、官場劣根之貪污受賄
在康乾時期,曾出現了一個歷史“第一權臣”和“第一巨貪”,此人就是影視劇中頻頻亮相的和珅和大人。他就是利用手中的“權”,為自己聚斂了可與國庫相媲的財富。當時有人諷喻說:“和珅跌倒,嘉慶吃飽。”可見和珅的財產真的是“富可敵國”,讓一干百姓瞅得是瞠目結舌,估計十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光燦燦明艷艷的真金白銀。隨著這一巨貪大鱷的倒臺,受牽連的官員不勝其數,出現了“官吏貪墨”的連鎖效應。
何為“官吏貪墨”?就是官員以權謀私、以權謀利之義。換言之,就是官員凡以手握之“權”交換其所需之“利”的,即為貪墨。其有兩個基本要素是:“私利”加“權力”,兩者缺一不可;還有一個輔助要素是:“后院”,最強助腐劑。
為何會產生“官吏貪墨”?
一是中國古代是私有制社會,它是私有制的產物,加上推行君主專制的官吏制度,產生“私利”的前提就理所當然的存在。
二是君主專制下的官吏,從上到下,層層分級,手中都掌握著一定程度的權力,這為貪墨的形成提供了第二個要素。
三是“后院點火”,親眷家屬難忍豆腐青菜的清淡生活,難捱粗布麻衣的清苦日子,時不時在耳邊煽風點火,也為貪墨甚至是巨貪的形成埋下了定時炸彈。
當三者一旦結合,貪墨問題也就無可避免地產生了,各種貪污受賄之風也順風借勢,愈撩愈旺,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官場上一種獨有的習慣沿襲至今。
《李衛(wèi)當官》也無可避免的出現了這種“貪墨”現象。李衛(wèi)在出任揚州知府之時,為了防止李母私自收授賄賂,曾與其約法三章,要求不得因為貪小便宜而授人以柄。雖然李母謹小慎微、步步為營,但終因一點個人私心,收取了他人送來的一尊金佛,此舉受到李衛(wèi)的嚴厲抵制,母子二人因此還大動干戈。雖然,最終還回金佛,但是這一個細節(jié)的深入刻畫,將上面的各個“貪墨”元素展現的一覽無余。放眼現代官場,這種現象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近期,薄熙來受賄、貪污、濫用職權案成了聚焦熱點。
三、反腐倡廉之清官形象
宋朝時期,開封府的包拯不懼權貴、不論親疏,斬駙馬、殺侄子,一切事情都公事公辦、公正無私,全心全意為民請命,贏得了百姓的愛戴,自此“青天”二字因此產生。但縱觀上下五千年,歷朝歷代中出現如包拯一樣的清官實屬個例,屈指可數。貪官污吏依然橫行霸道,民眾生活依然苦不堪言?!扒骞?span lang="EN-US">”便成了百姓心中的一種政治夙愿。《李衛(wèi)當官》塑造的清官形象正是寫出了百姓內心的一種熱切盼望,寫出了長期積淀于百姓靈魂深處的“清官情結?!庇谑?,人們日日準時守候在電視機前,于嬉笑怒罵間看李衛(wèi)智斗貪官污吏,全力推行朝廷廉政政策,看著黑勢力紛紛落馬落水,沒有一人不心中喜悅歡暢,就像自己手揮利劍腰斬惡魔一般痛快。
放眼當下,官員瀆職、干部腐敗、以權謀私的現象時有發(fā)生,面對此類丑惡現象,新一代領導人充分發(fā)揮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的精氣神,揪住“腐敗”的脖子,給其套上“八項規(guī)定”“七個一律”“六個嚴禁”等套索,將公務人員的權力重新關回到籠子里,約束行事。從薄案法庭審理的直播過程中,就可讓群眾感受到法治中國的力量,感受到中國反腐進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“高壓態(tài)勢”,更是體現了中國政府要依法治國的理念和堅決反腐的決心,也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一個高大的清官形象。
權謀運用、反腐倡廉這兩條主線不是歷史古裝電視劇才有的深度,而是現代官場文化爭論的一個熱點?!独钚l(wèi)當官》的劇情線路選擇,不但是對現代官場文化的警醒,也是對現實社會中各個領域“權”“錢”交易的一個映射和解讀。